问:我有一个念头,人生短暂,自己智慧很贫乏,要如何在这个复杂紧张的工商社会生活?
师答:我们不要怕社会繁荣复杂,只要我们学佛修行,常乐我净,就是在热闹场中,最好修行!
问:我有一个念头,人生短暂,自己智慧很贫乏,要如何在这个复杂紧张的工商社会生活?
师答:我们不要怕社会繁荣复杂,只要我们学佛修行,常乐我净,就是在热闹场中,最好修行!
问:佛教与道教的差别为何?
师答:佛教与道教一般人分不清楚,佛道不分,神佛不明,现在大家所讲的道教,实际上说起来,自从张天师以后的道教,就是搬鬼弄神,不知修行,已经不是真正的道教了。讲到真正的道教,可以说李老君才是真正的道教,他所讲的“道德经”五千言,才是真正的道教。这一本道德经五千言里边,也没有叫你去拜鬼拜神,其实他所修的正是佛教讲的小乘之道,小乘的道理是要皈依佛陀,听佛陀讲经说法或是听到法师说法,照着道理去修,这叫小乘。照李老君这种情形,在他多生累劫以前本来就是佛教里面的声闻乘弟子,因为在当初他没有修成,到了今生没有遇到佛陀,也没有听到佛陀说法,只凭他自己过去所修的功德,看到一年四季气候的转变,或者看到飞花落叶种种无常的因缘,悟了道理,虽然悟道,但还没有究竟,他还要一直修下去,回小向大。所谓回小向大,就是要改变小乘来修大乘菩萨之道,大乘菩萨道一直修,修到三大阿僧祗劫,就可以成佛。现在他还在道上,所以他所提倡的叫做道。至于菩萨与佛,菩萨是行菩萨之道 ,到了究竟圆满才叫做佛。
佛教跟真正道教的“道”关系是什么?佛教就等于说一个人已经得到博士学位,书都读完了;但是另外一个人他还在读中学,还在读高中,还要考大学,还在学生的道路上,还没有走完,所以才叫做“道”,这就是道与佛的差别。但是这种差别距离并不很大,真正的李老君所讲清净无为之道,也是把佛教所说的道显现出来。假使说李老君他再修,可能到了最后也会成佛,成佛以后他就不讲叫做“道”,因为李老君是很仰慕佛教的,在周朝那个时候,听说西方有一个圣人,所谓西方的圣人就是佛,可是那个时候没有交通工具,到底西方、印度在哪里,他也没有确实的地图,他只知道西方,所以骑青牛出函谷关,他的目的是寻师访道。
问:学佛最终的目的,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如果真的是这样,那么和世上的功利主义有什么不同?
师答:当然我们学佛的人,觉得这个世界很苦很苦,所以希望在死后,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。你认为这是功利主义的话,也可以这么说。为人对于父母要孝顺,平时劝他学佛,他们不学,怎么办?你总不能看着他们到地狱去啊!所以我们超度他到极乐世界,这个是冥阳两利的事情。就算他业障深重,不能去,至少也可以增加他的福报,消除许多罪业;就算它到鬼道,或其它道里,我想,因为你超度的功德,也会感应他减轻罪业,减少他的痛苦,得到快乐,也是应当的。
我们不能把功利主义与学佛相比,因为西方极乐世界,不是功利主义的社会,而是念佛的人最好的归宿。
问: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,听者动手打人,这是谁的错?
师答:甲乙双方,一个动口,一个动手,两个都有罪过!假使双方都是修行人,看到对方不对,不生嗔恚,就不会动手了。而在动口的这一方,如果早有修养,有口德,有觉照,也就不造此无心之过了。
六祖坛经里说:“我见他人非,他非我不非,我非便是过。”虽然说者无心,你说你无心,但这是习气,习气做出犯罪的事情,你还是要去承担的。人们若以无心为借口而杀人,为非作歹,那就更不对了。
法律上犯罪分“故意犯”和“过失犯”两种,什么叫“过失犯”?应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的叫过失犯罪,你说“说者无心”,你应该知道自己嘴巴说错了话,你不能说你不负责任吧!“听者有意”,你说错了话,伤害了人,被人打,那是当然的。
其实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,你骂我也没有关系,你打我也没有关系,忍耐就没有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