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不可有法执

posted in: 净化世道人心 | 0

问:禅净双修要如何解?

师答:禅是禅宗,净是净土宗,从前禅宗的祖师不准他的弟子、门人去学净土;净土宗的祖师不让他的弟子们去学禅,祖师们是善意,只是要弟子们一门深入,不要杂乱无章。

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禅、什么是净。人乘佛教所提倡的是:“非禅非净,即禅即净,显密双修,行解相应”,是这么主张的。人乘佛教听起来不是禅宗也不是净土宗,其实也是禅也是净,但是后面就少一个字,少一个禅宗和净土宗的“宗”字。所谓“心净国土净”,国土要净,需要人心净,假使这个娑婆世界每一个人的心都净了,国土就净了!所谓“禅”者,是无分别的,没有分别相,已无分别,那就是禅,当然禅的解释很多,现在讲“非禅非净”,不是禅也不是净,也可说是“即禅即净”,那么师父讲的度众生法就是禅啊!每个人妄念不生就是禅啊!妄念不生,心地就清净了,心净了不是国土就净了吗!所以说“即禅即净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现在就了解什么是净、什么是禅。

慈悲还要有智慧

posted in: 净化世道人心 | 0

问:何谓真发心?何谓慈悲心?

师答:发心是由我们心里所起的心,起的是慈悲心、平等心,或者什么心,这就是发心。比如发心行善,你喜欢做这个事情,你多发心。

慈悲心,对任何人,乃至动物,都要有慈悲心,尤其是佛教徒,更应该要有慈悲心,但是慈悲还要有智慧,叫做“悲智双运”,假使只是慈悲,滥慈悲也不对,比如说一个人在路边要钱,身强体壮,可以去找工作的,不去找工作,在路边讨钱,欺骗善良的人,知道他是在骗人,还要帮助他,就不对。所以要观察,可以跟他谈谈说,找工作有什么困难?帮助他找工作,这种才是慈悲心。看到什么人要钱就给他,就不对。

莫起分别心

posted in: 净化世道人心 | 0

问:我们若是听出家众在唱经赞或是在念经,会生起欢喜心,但是对一般的人,就没办法生起欢喜心,这是什么道理?

师答:唱经赞叫做梵呗,所谓梵呗,就是一种清净的梵音。假使我们心中有了烦恼,我们听到梵呗,心里就清净了,所以说它叫梵音。

听到出家人唱梵呗很高兴,听到在家人唱梵呗,就没这么高兴,这可能是听梵呗的人起了分别心。当然出家人唱梵呗是经过专门的训练,唱起来是比较好听。除此,出家人的生活就是解脱的,因为心里常常有解脱的心情,一唱梵呗,使人听起来,不但有清净感、清凉感,还有解脱感。在家居士生活在家庭里,或许心情方面没有像出家人那么解脱,所以听到在家居士唱梵呗就觉得没有那么好听。其实这是我们的分别心,假使一个没有分别心的人,不起分别心,听到唱赞、唱梵呗,就会觉得好听。

所以当我们要唱梵呗的时候,不管是出家人,或在家居士,我们要以清净心,不起分别的来唱梵呗。听梵呗、听赞,同样的不要起分别心,也要有慈悲心,这样听起来,就觉得统统都好听。假使你心里想:这是出家人在唱的、那是在家人在唱的……,自己先起了分别心,那么你听起来就不会好听了嘛!学佛修行最重要的,就是要不起分别心。

随缘了三心四相

posted in: 净化世道人心 | 0

问:请问师父,做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要如何因应?

师答:“无我相”,没有我,我是信徒,我也没有我。

“无人相”,虽然外面街道上,别人挂了很多的招牌,但是你心里面无人相,无我相,也无某某(外道)那个相。

“无众生相”,很多人听她的,是他的事,你不要想说:哎!有这么多人去听她的怎么办?我要怎么因应?……你不要去管他,无众生相就可以了。

假如你说我是一个佛教徒,那就是一个佛教的我相。

你心里边有一个某某的相,她这个样子也像是法师的装扮,其实是人相。

你不管她做什么事情、多少人去帮助她,就无众生相,根本和你没有什么关系。

你看到了之后,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,寿者相就没有了。

假使我们能够做到离三心,去四相,那么我无因也无缘,没有什么因缘,也没有什么关系,“随缘生死即了,无处不是圆通”,我们就随着这个缘,心里边生啊死啊马上就了了,就圆通了,没有挂碍,也没有什么某某(外道)了。